行业新闻

博士观点 |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10年发展规划与过去8年前规划对比分析

2019-11-04 08:01:57


工信部已经公布正在起草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(下称《2035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,而8年前是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12—2020年)》(下称《2020规划》)。从名称上看,《2035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)比《2020规划》少了3个字“节能与”。下面对《2035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与《2020规划》予以对比分析,供大家参考。

一、《2035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名称上为什么不提节能汽车了?
《2035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,这是未来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纲领性文件,比《2020规划》却少了3个字“节能与”。为什么名称上不提节能汽车节能汽车呢?这是大家要提第一个问题。而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》提出规划是: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,2020年目标值5L/100km;2025年目标值4L/100km;2030年3.2L/100km。《2035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在内容上重复提到了“到2025年,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4.0L/100km。”这个目标。这个就是说,《2035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)对节能汽车目标保持原有目标,没新增内容,是一个既定方针。
二、体现了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方向不动摇
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名称上不提“节能”二字,
(i)节能汽车d 发展不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提并论之意;
(ⅱ)体现中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方向不会动摇的深意。
《2035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目标规划:
a) 到2025年,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明显提高,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%,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30%,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内的商业化应用,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4.0L/100km,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1.0kWh/100km。
b)到2030年,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,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%,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70%,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发应用,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,汽车新车能耗到达世界先水平。
从《2035规划》制定的目标中可以看出表明,中国政府,一是把新能源汽车当做战略性新兴产业,二是认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“必由之路”。
《2035规划》延续了《2020规划》中“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决策”表述,具体地说,延续了《2020规划》的方向、逻辑,目标,再一次表明中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。
三、中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手段上有了明显的变化
如果说,《2020规划》体现了政策“补贴”为主要手段,而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)(征求意见稿)》的强调的是“以市场主导、创新驱动”成为主要手段。政府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专注于鼓励技术创新能力、构建新型产业生态、基础设施建设等等。
《2035规划》中对政策支持对象发生了新变化:
a)完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,建立与碳交易市场的衔接机制(注:通过市场办法交易,有奖、有罚)。
b)对获得“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”的地方,给予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(通过荣誉办法鼓励)。
C)健全汽车税制,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消费(通过税的办法,鼓励个人消费)。
四、《2035规划》16字方针有新意义
《2035规划》提出了“市场主导、创新驱动、协调推进、开放发展”16字方针。
a)市场主导。《2035规划》征求意见稿中,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提”从生产到消费到使用,有多重鼓励政策“。可以理解,所谓“更多的减税、交通出行费用减免、路权等方面”基本上不再有什么优惠了。
b)《2020规划》提出的是“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”发展新能源汽车,而《2035规划》征求意见稿中不再提及这些内容。可以理解,政府不再承担引导职责。
c)创新驱动。《2035规划》提出了深化“三纵三横”研发布局的提法:
(I)以纯电动汽车、插电式混合动力、燃料电池汽车为“三纵”;
(ⅱ)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、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、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“三横”。
(注:“三纵”的提法基本保持没变,但是没有提及增程式电动汽车;“三横”的电控技术,改为“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);
d)协调推进
(i)在产业基础良好、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地区,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,建设协作高效、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,提升产业链水平。到2025年形成2-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。(提的是,产业集群,而不是单个企业)
(ⅱ)行业管理上。《2035规划》在新能源汽车,提出“放松准入,加强事中事后级安全管理、放宽市场准入,加强事中事后监督,建立多部门、跨地区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。”。这个信号,表明生产准入,不在十分困难了,但是企业信用变得更为重要。
(ⅲ)在安全方面管理上。完善企业负责、政府监督、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,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。(强化安全责任在企业。
(ⅳ)知识产权保障上。提出了“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,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执法和打击力度。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,加强专利运用转化平台建设,建立互利共享、合作共赢的专利运营模式。”(这是新提法)
(v)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,鼓励“光储充放”(分布式光伏-储能系统-充放电)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。慢充为主、应急快充为辅,鼓励换电。鼓励“居民多车一桩、相邻车位共享”。(快充为辅,主要是应急用)
(ⅵ)推动新能源汽车和交通融合发展。加大在分时租赁、城市公交、道路客运、出租汽车、场地用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,构建绿色物流运输体系。
(e)深化开放合作。对合资、外资车企一视同仁。
五、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积极作用
2019年1-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.8万辆和87.2万辆,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.9%和20.8%。在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的积极推动下,可以预测,2021年或2022年新能源汽车可以将成本降低到与燃油车持平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达到10%。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行业爆发性增长拐点!
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200万一定会如期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