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IGBT的江湖,比亚迪微电子的故事

2018-12-18 08:57:44


固守着“工程师”的一份痴迷和执拗,比亚迪十年创出四代IGBT芯片。迭代背后,是比亚迪,乃至全球电动汽车对低损耗、高功率、耐高压、更耐高温的功率半导体的渴望。


正如IGBT的源头——单晶硅,需要电子纯化,99.999999999%高纯度多晶硅;基于金刚石的线切割法将硅锭切成一片片晶圆,同一块硅锭产出晶圆越薄,产生的数量越多,生产成本将会下降,于是晶圆厂不懈追求着晶圆片的薄度;在晶圆这个地基上,层层叠叠堆积电路,逐层构建芯片的梁和柱。


从多晶硅到晶圆到芯片,每个过程都需要经历漫长的且充满挑战的调试、积累、升级周期。


至此,一代芯片诞生,但是已经历千锤百炼的它没有终结磨练。新能源汽车、云巴、云轨对功率半导体提出的需求快速更新,摩尔定律依然奏效。


640.webp.jpg


十年四代


比亚迪正式布局IGBT产业的步伐紧随自身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战略,行动极其紧凑。


成为“汽车大王”的梦想开始于2003年;2005年比亚迪微电子事业部组建IGBT研发团队,正式布局IGBT产业;2007年建立IGBT模块生产线,完成首款电动汽车IGBT模块样品组装;次年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,投资建设晶圆工厂;紧接着的2009年,IGBT 1.0芯片研发成功,通过中国电力电子协会组织的科技成功鉴定,标志着比亚迪自主研发IGBT芯片达到国际主流水平;2010年自主研发IGBT产品批量供货新能源汽车F3DM。


这就是那七年里比亚迪的举动。它充满了疯狂,外界认为王传福和比亚迪已经失控,尝试用骤跌的股价警告将王传福和比亚迪拉回电池正途。这种嘲讽、不解、质疑在08年收购宁波中纬时再度上演。无人知道王传福收购这家企业的真正用意。


乐鱼应该庆幸,王传福抵住了压力。不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中就可能没有与特斯拉、日产相抗衡的自主品牌。国内的汽车品牌仍然会患上“技术恐惧症”,在MOS管和IGBT芯片需求上被英飞凌、三菱、富士电机以技术为矛牢牢把控在手中。


640.webp (1).jpg


IGBT (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)全称“绝缘栅双极晶体管”,其芯片与动力电池电芯并称为电动车的 “双芯”,是影响电动车性能的关键技术,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5%左右。它对于电动汽车的重要性和蕴含的盈利空间,强烈地吸引着在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比亚迪。


擅长小功率作战的MOS管芯片,虽然为手机、电脑带来更快的运行速度,但其耐压低,在高电压、大电流应用中损耗大的弱点,使之无法投入到大功率作战中。


导通压降小、耐压高、输出功率高的IGBT芯片此时露出它锋利的武器,吞噬着MOS的份额。对于电动车而言,IGBT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直、交流电的转换,决定了车辆的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等。



与初入造车行业便一鸣惊人不同的是,1.0代到2.5代IGBT芯片在电动汽车领域激起的涟漪微小,2017年前仅在比亚迪内部采用。市场内车规级IGBT市场主要由欧美及日本企业占据。


但是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何尝不是技术派的比亚迪微电子事业部厚积薄发的根基呢?批量装载于纯电动汽车F3DM上的IGBT 1.0、大规模配置于e6、K9等新能源车型上的IGBT 2.0芯片的模块,都是比亚迪IGBT芯片进化到4.0代路上的沉淀和积累。


《菜根谭》有言,“伏久者,飞必高,开先者,谢独早。知此,可以免蹭蹬之忧,可以消噪急之念。”幸而,进化路上,它坚守住了技术派的操守,终长成合抱之木。


IGBT 4.0与全新一代唐


如今,IGBT 2.5代在比亚迪全系的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得以大量的使用。它采用的是一种叫做平面栅非穿通型IGBT技术。相比新出的4.0代,2.5代在技术先进性上有所缺失,但它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为4.0代打下了坚实的升级基础。


比亚迪最新IGBT4.0芯片于2017年研发成功。它是一款基于目前最先进的场终止技术设计的IGBT芯片(又被称为软穿通或者轻穿通IGBT),在2.5代芯片的NPT基础上增加了复合场终止层,将芯片厚度从原来的180um减薄至120um(约两根头发丝直径)。


复合场终止层,即是比亚迪IGBT4.0代的秘密武器。除了实现芯片减薄的目的外,它还作用于IGBT开关器件的电流传输特性。


IGBT本身是一个非通即断的开关,导通时可以看作导线,断开时可以看作开路。在电机驱动控制器中,IGBT主要负责将动力电池传输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。电流从上而下垂直穿过IGBT,直至抵达驱动电机。芯片越薄,电流所上面流过的路径就越短,损耗在芯片上的能量也就随之降低。


有人说,IGBT并不是一个理想开关,原因在于它在导通之时有饱和电压——Vcesat,造成导通损耗;在开关时也有开关能耗——Eon和Eoff。IGBT在它们的打击下性能减弱。若IGBT受到的损耗降低,整车电耗也将明显降低。


一句话来概括,为了降低整车电耗,必须有意将Vcesat和开关损耗降到更低。比亚迪对此的解决方案是,增加复合场终止层,减薄N-漂移区(漂移区的正向压降与厚度密切相关)。


场终止层是为了能够截止电场。“通过一个多层的场终止结构,优化电阻分布。”N-漂移区更薄,电阻越小,Vcesat损耗更低;更薄N-层导通时存储的过剩载流子总量更少,缩短关断时间,减少关断损耗。最终达到一个整体电耗的降低。


另一层面,Vcesat和Eoff是一对矛盾体,对同一代的IGBT技术来讲,Vcesat做小,Eoff就高了,反之亦然。它们必须相互妥协,相互折衷。这就到了考验芯片制造商技术的时候。


与2.5代IGBT相比,比亚迪IGBT 4.0代Eoff降低了30%,而且Vcesat也从2.25V降至2.05V。与主流产品相比,它在Vcesat和Eoff之间的平衡能力也更优异。



复合场终止层是作用在IGBT垂直方向的一个设计,另外比亚迪还通过精细化平面栅设计,将IGBT元胞(元胞的功能是降低导通压降、增加输出功率)的面积缩小51%。通常,一个IGBT芯片在结构上是由数十万个元胞组成。于是,元胞面积缩小后,同样的芯片中可包含更多的元胞,电流密度也由此提升20%。


与此同时,驱动门极(电压高低,决定门极给出开还是关的信号)启动的功率更低,并且加快开关速度,同样有利于降低整车能耗和系统干扰。


IGBT在芯片损耗、电流输出能力等方面的突出性能,为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赋予了“542”黑科技——“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、全时电四驱、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”。


数据显示,同等工况下,比亚迪IGBT 4.0代综合损耗较当前市场主流的IGBT降低了约20%。这意味着电流通过IGBT器件时,受到的损耗降低,使得整车电耗显著降低。



以比亚迪全新一代唐EV为例,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仅此一项技术,就成功将百公里电耗降低约3%。电流输出能力较当前市场主流的IGBT高15%,支持整车具有更强的加速能力和更大的功率输出能力。全新一代唐EV凭借百公里加速4.4秒、续航里程600公里(60km/小时等速续航下),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可,预售当天的订单便突破2000辆。


依托自身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业务,比亚迪在由外资垄断的IGBT模块市场中赢取了一定的市场,成为了国内第一大车用IGBT供应商。


供不应求的IGBT


当前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IGBT的需求极具潜力。但是交货周期长,核心技术被外资巨头所把控,是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主要瓶颈。


根据世界三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之一富昌电子(Future Electronics LTD)的统计,2018年,车规级IGBT模块的交货周期最长已经达到52周(IGBT的交货周期正常情况下为8-12周)。而2018-2022年,全球电动车年复合增长率达30%,但同期车规级IGBT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5.7%。可以预见,未来几年全球车规级IGBT市场的供应将愈加紧张。


比亚迪微电子IGBT产品中心产品总监杨钦耀直接以“大缺货”来形容功率器件未来3到5年的供应。“整个市场跟不上整车的发展,它的节奏太慢了。产能会是个大问题。现在看起来全球的IGBT产能全部加起来,如果按照乐鱼当前的需求预测的话,都满足不了。需要新建许多的新工厂才行。但是新建工厂不是一两年就可以搞定的。”据NE时代了解,英飞凌目前正在投资一个12寸晶圆厂,但实际真正投产的要到2021年。


对其他车企而言,放在他们面前的是日益增高的采购成本和供不应求的挑战,而对于比亚迪却意味着机遇。

640.webp (2).jpg


“2012年开始比亚迪自主开发的IGBT芯片大批量应用于自己的电动汽车中,从目前看,正在大批量应用的已经走到第二代Pin-fin底板全桥模块,其中V-315更是全球装车量最多的全桥IGBT模块。”比亚迪第六事业部高级研发经理吴海平介绍称。而且其第三代双面散热模块将在2018年第四季度量产,第四代新型器件——SiC模块V-305封装将在2019年量产。


从2009年少有出货量到2018年前7个月的27.8万只,十年间比亚迪IGBT模块累计出货量达到130多万只。


IGBT模块方面,比亚迪的产能已经能够满足年产50万辆车的使用,明年按照规划将翻一番。相对因功率器件扩产周期比较长,趋向保守的国外巨头,比亚迪的动作更为迅猛。


10年4代芯片130多万只,这些数字足以彰显比亚迪车规级IGBT在应用层面的验证之充分。比亚迪所用的IGBT功率器件电压多在1200V,适用于750V及以下的平台电压。而行业内的用户多采用650V和750V的功率器件,于是比亚迪正在同步开发相关器件。据比亚迪第六事业部兼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陈刚透露,现在初步的一些测试结果都还不错,在明年的一季度公司就可以正式地开始进行认证。


无论是技术,还是产能,比亚迪都在做好支持外部客户的准备。今年6月中旬,比亚迪IGBT模块拿到了集团外汽车客户的首个批量订单,标志着比亚迪汽车级IGBT模块正式走向外部市场。


4.0代并不是终点,比亚迪将继续挖掘IGBT的潜力,未来还会推出5.0代、6.0代。这给了乐鱼极大的想象空间。众所周知,比亚迪不仅在布局新能源汽车,而且在推进云巴、云轨业务。它们对器件本身的要求都更为严苛。在这些应用的带动下,IGBT将向轨道交通主要使用的2500V~6500V高压技术演变。


新一代“杀手锏”——SiC


需要注意的是,比亚迪及其他功率半导体企业业已预见到,IGBT的硅基材料性能可能无法满足未来更高的需求。现在,它们已开始寻求更低芯片损耗、更强电流输出能力、更耐高温的全新半导体材料。


据悉,比亚迪已投入巨资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,并将整合材料(高纯碳化硅粉)、单晶、外延、芯片、封装等SiC基半导体全产业链,致力于降低SiC器件的制造成本,加快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。


在前不久的IGBT 4.0技术解析会上,比亚迪宣布,已经成功研发了SiC MOSFET(汽车功率半导体包括基于硅或碳化硅等材料打造的IGBT或 MOSFET等),有望于2019年推出搭载SiC电控的电动车。预计到2023年,比亚迪将在旗下的电动车中,实现SiC基车用功率半导体对硅基IGBT的全面替代,将整车性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10%。


“SiC MOSFET将成为比亚迪电动车性能持续迭代更新的新一代‘杀手锏’。”总经理陈刚直言。随着大批量应用,SiC器件成本将急剧下降,高续航里程(>400km)的纯电动车驱动部分,将可能首先被SiC器件取代。


现今,SiC器件在主电机驱动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太高,相当于IGBT的5到10倍。今后几年,IGBT仍然将发挥主要作用。


未来八年里,传统行业对IGBT的需求虽在增长,但速度极为缓慢,更多的是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。新能源IGBT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。“2025年车用IGBT需求量将占总体需求量50%左右。”


640.webp (3).jpg


据吴海平介绍,比亚迪IGBT 4.0代电流覆盖了从25到200A,标准型开关频率是1K~16KHZ,快速型为16K~25KHZ,可应用于汽车牵引动力驱动、车用空调变频与制热、汽车转向助力系统、工业感应加热电器、电焊机、变频器等。


契机,已经到来!


即将上市的零部件事业部


若说是消费类电子、工业电子的应用带动比亚迪切入功率器件开发业务,汽车电子不仅丰富其芯片矩阵,而且将微电子事业部的生命体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

将触角伸入半导体器件,最早开始于2002年IC设计部的成立。若继续追根溯源,初时从事消费类电子、工业类电子领域的半导体业务,是拥有手机代工产业的比亚迪在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延伸的结果。


比亚迪重点布局的指纹识别芯片,在国内嵌入式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;在索尼、三星牢牢把控着手机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高端市场之时,其CMOS图像传感器在智能穿戴行业市场占有率依然最高。其电动式触摸按键控制芯片家电行业品牌客户出货量最高,多节保护IC在国内电动工具市场占有率最高。


造车与半导体的关系亦是如此。


它像只饥饿的狮子,在电池制造遇到瓶颈之时,大胆开拓汽车业务。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又带来功率半导体、传感器、MCU使用量的增加。于是通过造车,它的产业链延伸至动力电池、车身、控制、功率半导体。

640.webp (4).jpg


比亚迪率先在10万级及以下车型当中全系标配LED半导体。并且,它也实现了国内首款130万像素星光级车规CMOS图像传感器在车上的应用。


IGBT是它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遇杀进的又一个蓝海市场。掌握这项堪称电动车CPU的核心技术,比亚迪也在电动汽车领域把持了更多的定价权。


“比亚迪08年就投资建立晶圆工厂,当时车用IGBT需求根本看不到影子。如果不自己建厂,就无法找到合适的供应链。”电动汽车对IGBT的应用和需求刺激着比亚迪搭建从晶圆、芯片设计和制造、模块设计和制造的全产业链。


拥有整个产业链,是比亚迪的优势。若单单拿着它作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、动力电池生产商的数据评述这家企业,似乎失了全面。


当前,比亚迪正在整合微电子产品的产业链,微电子事业部极有可能成为上市的公司。“对外开放后,单单功率器件板块可向百亿靠齐。”杨钦耀在接受NE时代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
王传福曾说:“企业如同生命体一般,经受不住一项业务衰落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的一个时间间隔。它们在核心产业衰退之前必须毫不迟延地创造新业务。”走出“保温箱”的微电子,即是比亚迪未来所依靠的新业务之一。